目前分類:靜脈性潰瘍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慢性靜脈疾病(CVD)的這套CEAP (Clinical-Etiology-Anatomy-Pathophysiology)分類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這類疾病的自然史、診斷方法及治療。慢性靜脈疾病的臨床表現在每個人身上都不一樣,故假如沒有一套CVD報告標準(reporting standard),對臨床工作者的彼此溝通及治療指引將會造成很大的困難。為了處理CVD臨床表現的複雜性,一套根據靜脈病理、臨床表現及病程的標準化分類系統CEAP於1996年被發表出來,並於2004年做過一次修正1,2。然而隨著對CVD的認識更多,以及CEAP被許多相關業者所採用後漸漸產生了一些問題,促成了這次CEAP的改版更新。

CEAP的歷史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朝慶醫師

    對於靜脈曲張或者其他慢性靜脈疾病,最常被大家使用及公認的是CEAP分類方法,雖然大多數醫師只使用其中的C分類。而這於1996年被發表出來,並只於2004年做過一次修正的CEAP分類,於今年2月做了新的修正。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朝慶 醫師

1.蜂窩性組織炎及末稍動脈阻塞

    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理論上,只要紅腫熱痛四種症狀中有出現兩種就可以強烈懷疑是蜂窩性組織炎,但還是要小心鑒別診斷(D/D),如在肢體末稍(如腳趾頭)出現紅腫痛(如下圖1),但是摸起來冰冰的,沒有傷口,就常常被急診誤當成是蜂窩性組織炎收上去內科,打抗生素,卻沒注意到白血球數WBC是正常的,也沒有去摸足部的動脈,也沒問患者是否有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這其實是常見的末稍動脈阻塞(PAD),應該早點做ABI,會診血管內或外科做進一步的診斷及治療。

clip_image002

圖1.左腳PAOD並第二、三趾部分壞疽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又是全台灣大外科一年一次的大拜拜,順便也去貼了兩張海報。都只是個案報告。

順便測試google blogger部落格的圖片是否可恢復正常顯示(真的快被搞瘋了)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朝慶醫師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朝慶醫師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朝慶醫師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朝慶醫師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朝慶醫師
   這些患者因為靜脈不全(CVI),有些會合併兩腳下肢水腫(如圖10),尤其到傍晚會更嚴重,但剛起床時,腫又消了,有的或許會合併潰瘍(如圖11),嚴重的話會流湯 (weeping,如圖12),並伴隨嚴重疼痛症狀,如前一篇所述,鬱滯性皮膚炎在剛開始急性期時,也可能會有發炎等症狀,表現出紅腫熱痛,但以抗生素治療一星期卻不見改善(如圖13),或者症狀在就診時已持續數星期,此時需考慮鬱滯性皮膚炎的急性期表現,建議腳抬高避免久坐久立、配合彈性繃帶(彈繃,elastic bandage)治療,可抽血驗CBC/DC,CRP來排除蜂窩性組織炎。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慶醫師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朝慶 醫師

   接著來介紹鬱滯性皮膚炎最經典的症狀,就是『色素沉著』,這個看過一次就知道怎麼診斷,故不如直接看圖,圖1可看到兩腳腳踝處皮膚變黑(hyperpigmentation, 色素沉著),其黑色的部分從腳踝處一直到小腿下2/3處(lower two-third of the calf),皮膚乾乾的,有脫屑,很多50歲以上的人多有這種情況,很多人會擔心是不是糖尿病、腳黑掉了、或者是烏腳病(其為砷中毒導致的末梢動脈血管阻塞疾病,引起雙足壞疽),其實這種狀況是因為下肢靜脈循環不佳,導致『靜脈高壓』,不是動脈阻塞的問題,高靜脈壓也會使得小靜脈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及脆弱,使得紅血球滲出皮下,接著紅血球崩解釋放出血鐵質(hemosiderin)』產生色素沉著,導致皮膚越來越黑,這個現象在末端腳踝處特別容易發生。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朝慶醫師

   鬱血性皮膚炎,又稱為淤滯性皮膚炎、鬱滯性皮膚炎,英文為stasis dermatitis, congestion dermatitis, gravitational dermatitis, varicose dermatitis, stasis eczema, venous eczema, varicose eczema等,由字面上可知其為一種濕疹、皮膚炎、和靜脈曲張或靜脈回流淤滯有關,根據國家網路醫院醫護百科辭典1的解釋:老年人常發生在下肢的皮膚病有鬱血性皮膚炎、凍瘡、雞眼、胼胝。下肢靜脈循環不佳,有時會在小腿下方近足踝的內側產生慢性濕疹,伴隨長期不癒的潰瘍、色素沉著、腫脹、紫斑或萎縮瘢痕,稱作鬱血性皮膚炎。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傷口大師 游朝慶醫師
   在西方,成人靜脈曲張的盛行率,女人約25% 到33% 男人約10%到20%1-3。因為慢性靜脈不全(Chronic Venous Incifficiency,CVI)導致的色素沈澱hyperpigmentation、濕疹eczema等皮膚病變的盛行率約3到11%4,5。每年的治療費用約需10億美元6。而最嚴重的靜脈性潰瘍,其整體盛行率(overall prevalence=lifetime prvalence,罹病人數占全人口百分比,其包括未癒合的傷口及已經痊癒的傷口)約1%7-9。而從慢性靜脈不全的皮膚病變,到形成潰瘍,平均約需5年10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游朝慶醫師

   黃帝內經素問有:『傷於濕者,下先受之』。若身體被『濕』這種邪氣所侵犯,會先從腳的病變表現出來,如腳氣、下肢水腫、兩腳疼痛等。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游朝慶
台南市立醫院 外科

傷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